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发展 > 专家点评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专家点评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时间:2020-11-15 10:29:30

: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在我国应该说一直在进行,有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对高考的改革十分关注十分敏感,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社会发展中我国就业还有很多的困难。另外不正之风十分厉害,社会上有一种心理,深怕自己的孩子被后门被不正之风挤掉。所以人们渴望有一个公正的高考和录取环境,家长希望通过高考上大学,毕业后有一个工作岗位,或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岗位。

  高考改革有很大的难度,除了它为社会所高度的关注以外,高考改革还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展,并且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有密切关系,如人事制度的改革、就业的状况、社会风气的状况。另外高考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不同的决策者甚至有不同的思路。我们曾经取消过统一考试、推荐工农兵学员,后来提出恢复统一考试。纵观历史上的高考和高考改革,我曾经说过高考没有最好的方案,也没有令社会各界都满意的改革方案。这就决定了首先是要高举改革的旗帜,但步骤实施上要稳妥,不宜搞大动静,要试点,要不断探索,要用平常心来进行高考改革,特别要让社会用平常心来对待高考。我认为高考只是培养人的一个环节,不可能对整个高等教育起到突破口、切入点的作用。今年以来,媒体对于高考改革的议论极为热烈,某政协委员在前对传闻中的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全面的质疑;高考实行一分为二(高职与本科)六百所本科转型;XX省有组织的大规模代考;体育的加分;“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外语考试出局”的传闻等。这些在社会上都造成了相当的混乱,很值得深思也很值得总结。在改革过程中,不要轻易提切入点和突破口,当前在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中,至少有三个以上经常挂在口头上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总之,我认为对待高等教育中的高考改革要高举改革的旗帜并以平常心对待。

  公平,防止和打击高考(含录取)中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始终是高考改革中的关键。

  一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着一种看法 “高考是唯一的一块净土”。这是社会对高考的一种赞美,也是高考战线和社会各部门努力的结果。但是今年的媒体上陆续报道了某校招生处长受贿1000万,以及媒体不断对自主招生提出质疑;河南有人组织代考,其手法不可思议;河南、辽宁某些地方体育加分太乱、太多等以后,人们也提出了疑问,公平问题,高考中的不正之风究竟如何,也提醒我们,公平仍是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仍是高考改革的关键问题,没有公平谈不上高考的改革。现在党风社会风气正在好转,我们高考领域也应该顺风顺水,狠抓高考中的考风、学风。没有公平、公正,高考改革是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

  此外,高考内容的改革始终是高考改革的重点。

  高考内容过去过于看重“知识点”的考查,中学有一个教学大纲,考题不能超纲是高考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跨世纪的高考改革中曾提出过命题范围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跨世纪的高考改革关注能力和素质的测试,开始探索综合能力的考查,出现了综合考试,文综、理综的考试,作文题目也打破了过去局限于政论文、叙述文的题目。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高考改革目的是什么呢,现在也存在一些是是非非的说法。甚至有些说法概念也不清楚,高考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要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引导教育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所以要在高考内容的改革上下功夫,通过改革也要推进我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我国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偏死,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受到制约,成效欠佳。所以说高考内容的改革应该是高考改革的重点。

  熊丙奇解读高考改革方案:不能只局限于考试改革

,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于9月4日上午10点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此做了解读,以下为具体内容:

,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包括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可以说,这是公众期待已久的高考改革方案。据报道,改革的一大意图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由于最终的录取制度,依旧是集中录取,因此,文理不分科、分散高考压力,最终可能演变为增加高考压力,把整个高考战线拉长为整个高中三年。

  根据方案,所有考生今后都考统一的语数外科目,另外科目则在学完之后考试,在高考录取时由学生选择三门参加高考录取。高校在录取时,无非有三种选择,一是不分文理科科目组,按学生6门科目的总分排序录取;二是对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科目组要求(比如物化生、史地生),考生则根据学校科目组要求选择科目;三是语数外三门计总分,其他科目计等级,由招生学校自主提出等级要求。而不管哪一种选择,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即还是教招考一体化。这会带来两方面问题。

  其一,基础教育还会是应试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科的考试成绩,因为高校还是按学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录取,这样一来,文理不分科难以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道理很简单,以前学文科的学生人文素养不高,学理科的学生缺乏科学精神,难道增加学科科目,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了?

  其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按照目前的方案,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门学业水平考试,另外,如果所选科目在高一、高二就进行测试,那么,这就把高考的压力提前到高一、高二,虽然方案制定者认为这可分散高考压力,但问题是,如果高一某一科目考得不理想,学生还有再次考试机会吗?(方案提到有条件的省市可常识举行两次考试,但具体到落实,学业水平测试在大多省市会只有一次)而为了弥补这一门成绩,学生之后的学习压力会更大。

  问题出在录取制度上,这次颁布的高考改革方案,虽然也提到了录取制度,但亮点并不多,比较有价值的是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这是笔者多年一直建议的自主招生方式,但是否能起到打破集中录取制度的作用成为真正的"亮点",要看高考后自主招生的具体操作。如果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能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方式,由学校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自主申请若干所学校,学校独立进行录取,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这就实现了考试招生分离,既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又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而如果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只是推广已经在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已经实施的方式,即考生参加学校面试之后,要填报志愿,把该校填报在提前批的第一志愿,学校再结合学生的高考分数、大学面试测试成绩和中学学业测试成绩进行录取,其价值和意义则十分有限。

  高考制度改革包括考试制度改革和录取制度改革,其中录取制度改革是核心和灵魂,离开了录取制度改革,考试改革的价值是十分有限的。过去20多年来,我国的高考改革,就集中在考试科目改革、分值改革,就是自主招生改革,也和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这导致每次高考改革,结果都是换汤不换药。这一次高考改革,仍旧集中在考试科目改革,录取制度改革的突破还不多,因此期望上海和浙江在试点时,能推打破集中录取制度上,有一定的实质进展,尤其是上海,该市是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有8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且复旦和上海交大从2006年实行自主招生选拔试验,完全有条件在突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学生双向多选上做出有意义的探索。为其他省市推进高考改革,积累经验,做出示范。